星期四, 七月 31, 2014

《颜勤礼碑》标点、注解及今译

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

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

(1)
君諱勤禮1,字敬,琅琊臨沂2人。

高祖諱見遠3,齊御史中丞,梁武帝受禪,不食數日,一慟而絕4,事見《梁》、《齊》、《周書》5

曾祖諱6,梁湘東王記室㕘軍,《文苑》有傳7

祖諱之推,北齊8給事黃門侍郎9,隋東宮學士10,《齊書》有傳。始自南入北11,今爲京兆長安人12

 [註解]

1、繁簡字解:
  • 諱,用於已故君王或尊長的名字前,表尊重。諱為形聲字,從言韋聲。韋依草書字形簡化為韦,則諱類推為讳。
  • 禮,形聲字,從示豊聲,礼為其古字,今用作簡化字。

2、琅琊:又作琅邪,音láng yá,國內有琅琊山數處,此處則指秦置琅琊郡。秦時,在古琅琊邑置琅琊郡。東漢,琅琊郡改為琅琊國,治開陽(今臨沂老城)。琅琊臨沂(即琅琊國臨沂縣之簡稱)自此始。歷史上很多望族以琅琊為郡望,如東晉“王謝”的王家。諸葛亮也是山東琅琊人,為避戰亂隨叔父遷到荊州。據記載顏氏始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的顏回。顏子後裔世居於魯之曲阜,至二十四代嫡孫顏盛,遷琅琊臨沂孝悌里。顏氏後人皆自稱“琅琊臨沂人”。

3、繁簡字解:
  • 見,會意字,從目從儿(人),今依草書字形簡化為见。
  • 遠,形聲字,从辵(chuò,俗稱走之,即辶),袁声。簡化字把聲旁袁置換為元,即远,成為新形聲字。

4、東晉滅亡後,南朝宋(420-589)、齊(479-502)、梁(502-557)、陳(557-589)如穿梭般交替更迭。在齊朝,御史中丞是負責糾察彈劾官僚的最高官員。齊朝倡節儉,政治清明,後因內亂被梁武帝蕭衍所代,顏見遠絕食而殉國,可見顏氏的忠烈源遠流長。梁武帝就是編《昭明文選》的昭明太子蕭統的老爹,倒行逆施士族門閥制,對百姓則實施殘暴苛政,竟也在位48年。《梁書》列傳第四十四《顏協傳》載:“高祖受禪,見遠乃不食,發憤數日而卒。高祖聞之曰:‘我自應天從人,何預天下士大夫事?而顏見遠乃至於此也。’”

繁簡字解:
  • 齊,依草書筆意簡化為齐。
  • 慟,本義為大哭,《說文》:“大哭也。”今類推簡化為恸。

5、《梁書》、《齊書》和《周書》名列“二十四史”,為貞觀十年(636)魏徵主持編寫,歷時七年修成。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齊書》、《周書》、《隋書》稱五代史,時稱良史。

6、繁簡字解:
  • 恊,“協”之俗寫,音xié,宋孫奕《履齋示兒編》引《字譜總論訛字》云:“博、協皆從十,俗皆從忄。”《顏氏家廟碑》作“協”,今簡化為协,以二點代指二力字。

7、梁湘東王為梁武帝蕭衍第三子,名蕭繹。記事參軍是掌管軍中文書的官員。顏見遠為梁朝篡齊而死節,兒子顏協也得接著當梁朝的官。《梁書》列傳第四十四《文學》有《顏協傳》,《南史》列傳第六十二《文學》亦有《顏協傳》。但唐姚思廉撰《梁書》、唐李延壽撰《南史》均無《文苑傳》,倒是李延壽撰《北史》之《文苑》有《顏之推傳》。所以,此處“文苑”應為“文學”,係魯公筆誤。清董誥編《全唐文》上作“文學”,是對的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東,會意字,太陽昇起,懸於樹中,其方向即為東,今依草書字形簡化為东。
  • 記,形聲字,從言己聲,類推簡化為记。
  • 㕘:《康熙字典》引《廣韻》:參俗作叅。而顏真卿手寫為㕘(心字底寫作小)。正字為參,會意字,人字頭上有三星,下加義符彡(shān),表示星光閃耀,字義為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今依草書筆意簡化為参。
  • 軍:會意字,從車從勹(bāo,包裹),古代車戰中以車圍作營壘。今類推簡化為军。
  • 傳:形聲兼會意字,從人專聲,專兼表轉動義,字義為驛站。《顏勤禮碑》中,無論作為單字還是偏旁,均省寫作。傳今類推簡化為传。

8、北朝先後有北魏(386-534)、東魏(534-550)、北齊(550-577)、西魏(535-556)和北周(557-581)等朝代。南朝禁碑,書法以尺牘行草為時尚。北朝刻石書法棱角鋒利,質樸勁健,後世統稱為魏碑。魏碑之北魏(386-534)晚於三國曹魏(220-265)一百二十餘年,勿混為一談。

9、給事黃門侍郎:黃門即皇宮門,給事黃門侍郎是侍從皇帝,傳達詔命的官員。史稱顏之推為“顏黃門”,在下文中魯公直接以“黃門”代顏之推的名諱。《顏氏家訓》就是顏之推的傳世之作,後世又稱作《黃門家訓》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門,象形字。今依行書字形簡化為门,二處門樞簡略為一點一折。

10、太子所居之宮稱為東宮。東宮學士為太子東宮裡掌管典禮、編撰的文官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學,本字為壆,後省土,加義符子,為學。簡化字取其草書字形,作学。簡化字学字頭切勿與尚字頭(如賞裳黨當)混淆。以學為聲符的字如黌、覺等。

11、顏之推自南朝入北朝做官,隋統一後再出仕,故曰“始自南入北”。

12、京兆,指京師所在地區,而京畿則指京師及周圍的地區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爲,異體字作為,今依草書字形簡化作为。
  • 長,象形字,今依草書字形簡化為长。


[今譯]

君名諱勤禮,字為敬,琅琊臨沂人。

勤禮君的高祖名諱為見遠,是齊朝的御史中丞。梁武帝受禪登基,他絕食數天,一聲痛哭,與世長辭,此事記載于《梁書》、《齊書》和《周書》中。

勤禮君的曾祖名諱為協,曾任梁湘東王的記事參軍,《梁書•文學》中有傳記。

勤禮君的祖父名諱為之推,曾任北齊的給事黃門侍郎,後任隋朝的東宮學士,《齊書》有他的傳記。從之推公開始從南朝入北朝為官,所以顏氏如今是京兆長安人。

(2)
父諱思魯,博學善1属文2,尤工詁訓3,仕隋司經局校書4、東宮學士、長寧王侍讀5,與沛國劉臻辯論經義6,臻屢屈焉7。《齊書·黃門傳》云,集序君自作8。後加踰岷將軍9

[註解]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013c240100txli.html

1、善,本字為“譱”,會意字,羊意為美味,雙言“誩”(音jìng)義為競言爭辯,會連連稱美之意。後從簡為一“言”,異寫作“善”。《顏勤禮碑》中共有善字六處,均寫作異體“𠵊(上羊下古)。

2、属,此處音zhǔ,“屬”之俗寫。屬,形聲字,從尾蜀聲,本義為連接,引申為連綴,撰寫。屬文,撰寫文章。《顏勤禮碑》中“屬”字無論音zhǔ或shǔ,均從俗寫作“属”,即所謂“手頭字”。手頭字是1956年簡化字的一個重要來源。

3、詁訓,又作訓詁,訓指用通俗語言解釋字義,詁指用當代語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,譬如本文對字義字形的註解即屬訓詁。訓詁學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——小學的重要範疇。

4、司經局:官署名,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經局,隋稱司經局,唐一度改名桂坊,有洗馬等官,掌太子宮中圖書。明清時仍有此官署,清亡乃廢。校書,掌管校勘、管理典籍的官職。

繁簡字解:

  • 隋:楊堅襲父爵為隨國公,開國後立國號為隨,因隨字有走義,故去“辶”為隋。儘管如此,隋僅享國祚短短三十八年。
  • 經:本字為巠,後加形旁為經,異體作𦀇、経,簡化字為“经”。經字本義為織布時的縱向紗線,與“緯”相對,引申指經久不變的法則,再引申為堪為思想、道德、行為規範的著作。

5、長寧王,楊儼,隋太子楊勇之子,隋文帝楊堅之長孫,六歲封長寧郡王。楊勇廢,長寧王亦遭黜,後為煬帝所鴆。侍讀,陪侍帝王讀書論學或為皇子等授書講學的文官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寧:本字為“寍”,从宀(mián,房子),从心,从皿,會有住有吃心乃安之意。加“丂”為“寧”。另有甯字,用於“甯願”,同“寧願”,另為姓。今皆從民間白字簡化為“宁”。但正字中本有“宁”念作zhù,是“貯”之本字,因雀占鳩巢,貯、佇字形被迫變為贮、伫。
  • 讀:賣以草書筆意簡化為“卖”,則讀類推簡化為“读”。

6、沛國劉臻:《文苑》載“劉臻,字宣摯,沛國相人也。”隋文帝統一中國後,未設置藩王,故並無沛國,這裡是以古國名為籍貫。《文苑》又載:“皇太子勇引為學士,甚親狎之。臻無吏幹,又性惚怳,耽經覃思。至於世事,多所遺忘。”又載“精於兩漢書,時人稱為漢聖。”可見劉臻是個皓首窮經的老夫子,太子楊勇與之親昵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與:從与,從舁(yú)。《說文》視“與”和“与”為兩個不同的字,今人考證“与”為其古字。顏魯公在數通碑帖有均有混用二字處,《顏勤禮碑》中有一處寫作“与”(見下文)。今簡化字採用古字“与”。
  • 國:從“囗”(wéi,表邊界圍繞),從或。“或”與“域”是一個字,為“國”之本字。異體或作“囻”,太平天國造“囯”字,今簡化為“国”。
  • 劉:會意字,從卯(表剖分),從金,從刀,本義為砍殺。另為姓。1935年民國《簡體字表》收錄“刘”,淵源不詳。
  • 辯:形聲字,從言,辡(biǎn)聲,本義爭論。另,辨,從刀辡聲,本義為區分,辨別。
  • 論:形聲字,從言,侖聲。以草書字形簡化為“论”。
  • 義:會意字,《說文》:“己之威儀也,从我羊。”1935年民國《簡體字表》收錄“义”,或為民間俗寫。

7、繁簡字解:
  • 屢:形聲字,從尸(房屋之象形,非指身體),婁聲。屢本義為樓房,由樓房層層相連,引申為連續,而樓房之義另造形聲字“樓”來表達。婁依草書字形簡化為“娄”,則屢類推簡化為“屡”。

8、史稱顏之推為“顏黃門”,故魯公避之推諱稱《顏之推傳》為《黃門傳》。《北齊書》列傳第三十七《顏之推傳》載:“之推在齊有二子,長曰思魯,次曰敏楚,不忘本也。《之推集》在,思魯自為序錄。”

9、踰岷將軍:據《隋書》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《百官中》:“特進、左右光祿、金紫、銀青等光祿大夫,用人俱以舊德就閑者居之。自一品已下,從九品已上,又有驃騎、車騎……橫海、逾岷、越嶂……等將軍,以褒賞勳庸。”可見踰岷將軍是無具體職責不理事的散官,官階為從六品。踰,同“逾”。逾岷越嶂,語出禰衡《鸚鵡賦》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將:會意兼形聲字,谷衍奎《漢字源流詞典》:“從肉,爿(qiáng)聲……另加義符又(寸)……本義當爲奉獻祭享。”顏魯公把該字右側寫作“寽”。簡化字為“将”,把聲符爿簡化,把斜月(即肉)中的二點去掉一點,想必是當代的將軍肚太多,急需減肥。

[今譯]

勤禮君的父親名諱為思魯,他學識廣博,擅寫文章,特別精通訓詁學。在隋朝時他擔任司經局的校書、東宮學士、長寧王的侍讀等官職。他曾與劉臻辯論經籍義理,劉臻屢屢理屈辭窮。《齊書•顏之推傳》記載,《顏之推集》的序都是思魯親自撰寫。後來他被加封為踰岷將軍。

(3)
太宗爲秦王1,精選僚属,拜記室參軍2,加儀同3。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女,《英童集》4呼顏郎是也,更唱和者二十餘首。《溫大雅傳》云5,初君在隋,與大雅俱仕東宮,弟愍楚與彥博同直內史省6,愍楚弟遊秦與彥將俱典祕閣7。二家兄弟,各為一時人物之選8。少時學業,顏氏為優,其後軄位9,溫氏為盛。事具唐史10

[註解]

1、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,國號唐,李世民被封為秦王。

2、記室參軍:掌管軍隊文書起草、記錄的書記官員。

3、儀同:即“儀同三司”。漢稱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司。儀同三司即雖然不是三司但儀制同于三司,隋唐時為散官,與如今的“相當於廳級”、“相當於副總理級”大致一個意思。

4、《英童集》,殷英童的個人詩文集,早佚。該書中稱呼顏思魯為“顏郎”。不如此斷句,則“集”字與“呼”字連讀,就沒法解了。網絡電子版《全唐文》斷句有誤。

5、溫大雅(約572-629年),字彥弘,仕唐官至禮部尚書,封黎國公。《溫大雅傳》原文如下:“初,大雅在隋,與顏思魯俱在東宮,彥博與思魯弟湣楚同直內史省,彥將與湣楚弟遊秦典校祕閣。二家兄弟,各為一時人物之選。少時學業,顏氏為優﹔其後職位,溫氏為盛。”可見顏真卿基本是引用其原文。其弟大臨(彥博)、大有(彥將),溫彥博是唐貞觀年間著名宰相,《虞恭公溫彥博碑》為歐陽詢所書名碑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 云:象形字,像雲彩迴旋狀,本義為“山川氣也”。該字衍生出“說”義後,本義採用新造形聲字“雲”,而“云”字專用於“言說”義,明確分工。簡化字將二義重新歸併為“云”字。無論是繁簡字,“人雲亦雲”均是錯誤的。

6、直:同“值”,當值,值班。內史省:隋確立中央官僚體系為“三省六部制”,三省為內史省(即中書省)、門下省、尚書省。其中內史省是掌管制令決策的權力中心。

7、典:主持,主管。祕閣,是宮廷藏書機構,自晉、南朝宋至隋、唐,皇宮皆設有秘閣藏書,宋《淳化閣帖》全稱實為《淳化秘閣帖》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祕:形聲字,從示必聲,義符示為祭祀神靈義。現本字“祕”被棄,其俗寫“秘”反行世。《康熙字典》:“《正字通》从示从必。俗从禾作秘,譌。”
  • 閣:形聲字,從門各聲,今類推簡化為“阁”。

8:繁簡字解:
  • 時:形聲字,從日寺聲。今依草書字形簡化為“时”。
  • 選:形聲字,從辵巽聲。1935年民國《簡體字表》有“选”,為新造形聲字,今用作簡化字。

9、繁簡字解:
  • 業:會意字,从丵(zhuó)从巾。今取其上部 “业”為簡化字。實則古字“㐀”為古“丘”字。顏真卿《元次山碑》有“前是泌南戰士積骨者,君悉收瘞,刻石立表,命之曰哀丘”句,其中“哀丘”即寫作“哀业”。參見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b013c240100fswv.html
  • 優:形聲字,從人憂聲。簡化字“优”為新造形聲字。
  • 職:形聲字,從耳戠(zhí)聲,本義為聽而記之,故以耳為形旁。異體字寫作“軄”,改用“身”為義符。《康熙字典》:“軄,《玉篇》俗職字。”簡化字“职”為新造形聲字。

10、如今提《唐史》,一般指《舊唐書》和《新唐書》。五代後晉(936-947)時官修的《舊唐書》,原名《唐書》,宋代歐陽修、宋祁等編寫《新唐書》問世後,改稱《舊唐書》。中唐的顏真卿自然無緣讀到後朝史家所修的《舊唐書》和《新唐書》,則此處的“唐史”二字所指為何?原來唐代歷任皇帝均設史官修《實錄》(春秋時便有“董狐之筆”!),並先後有吳兢、韋述、柳芳等根據《實錄》三篡《國史》,後世史家修《唐書》皆以此為底本。《溫大雅傳》當首見諸唐史官《國史》,後世舊新《唐書》因之。顏真卿“事具唐史”即是指唐史官所輯錄的《實錄》和《國史》。清人編《全唐文》時,將這四字改為“事具國史”。

[今譯]

太宗皇帝被封秦王後,精選手下的幕僚,他被授予記室參軍的職務,並加授儀同一職。他娶御正中大夫殷英童的女兒為妻,《英童集》所說的顏郎就是指他,而且該書還收錄了他們之間來往唱和的詩作二十餘首。《溫大雅傳》記載,最初他在隋朝,與大雅先生同在東宮做官,思魯公的弟弟湣楚與大雅先生的弟弟彥博同在內史省當值,湣楚的弟弟游秦與彥博的弟弟彥將一同掌管秘閣。顏溫兩家的兄弟,都是當時的著名人物。年輕時的學業,以顏氏兄弟為優,後來官場的職位,則以溫家兄弟更為顯赫。這些事在《唐史》中有詳細記載。

(4)
君幼而朗晤1,識量弘遠2,工於篆籀3,尤精詁訓4,祕閣司經史籍多所刊定5。義寜元秊6十一月,從太宗平京城,授朝散正議大夫勳7,解褐秘書省校書郎8。武德中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9,九秊十一月授輕車都尉兼直秘書省。貞觀三秊六月兼行雍州參軍事,六秊七月授著作佐郎,七秊六月授詹事主簿,轉太子内直監,加崇賢館學士10。宮廢,出,補蔣王文學11,弘文館學士12。永徽元秊三月制曰,具官君“學藝優敏,宜加獎擢”13。乃拜陳王属學士如故,遷曹王友14。無何15,拜秘書省著作郎。

[註解]
1、“晤”字的今義以“會晤”為主,不過該字的本義卻是“聰明”。這是個形聲字,《说文》:“明也。从日吾聲。”《顏氏家廟碑》中作“朗悟”,可見“晤”與“悟”字義相近。

2、繁簡字解:
  • 識:形聲字,從言,戠(zhí)聲。簡化字“识”以“只”作聲旁,為新造形聲字。
  • 弘:形聲字,從弓厶(gōng),弓響之大聲,義廣大。今多寫作“宏”。

3、篆籀:篆,專指秦朝統一文字後的小篆;籀,音zhòu,即秦之前的大篆。有“史籀所作為大篆,李斯所作為小篆”的說法。史籀,相傳是周宣王時太史,作《史籀篇》。

4、詁訓,即訓詁學,探究古文字義的學問,是傳統“小學”之一。

5、祕閣,見前註。司經,即司經局,掌管太子東宮圖書的機構。全句義:秘閣和司經局的史籍,大多都是經過他修正、定稿的。

6、義寧元年:西元617年,李世民揮師攻破長安,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,改元義寧元年。次年,李淵受禪稱帝,隋亡。

7、查唐朝官制,朝散大夫等級為從五品下,正議大夫為正四品上,可見顏勤禮先封朝散大夫,後升任正議大夫。勳官實際上是沒有實職的榮譽稱號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從:古字為象形字“从”,後加義符辵(chuò),篆文為 ,楷化作從。簡化字則恢復古字,作“从”。
  • 議:形聲字,從言義聲。簡化字類推為“议”。
  • 勳:形聲字,金文作“勛”,從力員聲。篆文為“勳”,改聲旁為熏。楷化後有勛、勳而字形。今依古文字形類推簡化為“勋”。

8、解褐:褐即平民所穿的粗布衣。解褐,意即脫去布衣,擔任官職。因為上句的勳是沒有實職的,此處才曰“解褐”。秘書省是專門管理國家圖書典籍的官署,在隋唐中央官制中並不屬中樞三省(中書、門下、尚書)之列,其長官為秘書省監,從三品。校書郎為正九品上,掌校對典籍,刊正文章。

9、武德為唐高祖李淵年號,西元618~627年。隋文帝置左右領左右府,唐仍之,執掌護衛侍從等。鎧曹參軍是主管皇帝和太子行路儀仗的官員。

10、一串官制名,拗口且費解,大致如下:
  • 輕車都尉,從四品勳官,非實職。“兼直秘書省”的“直”,即“值”的本字,當值之義。
  • 參軍事,又稱參軍,即參謀軍務之義,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參謀。
  • 著作佐郎:品級為從六品上,比校書郎高升了好幾級!
  • 詹事主簿:詹事府是太子東宮的最高行政機構,詹事主簿是負責來往政務文書的收發、審核、用印的職務,品級為從七品上。
  • 太子內直監:正六品,此時的太子是太宗長子李承乾,該職務的權責暫未詳。
  • 崇賢館學士:貞觀十三年(639年)設置崇賢館,歸東宮直轄。上元二年(675年)因避太子李賢名,改為崇文館。置學士掌經籍圖書,教授生徒。學生均為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。
  • 東宮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,置太師,太傅,太保及少師,少傅,少保,專司訓導。此外,在其府下還有一套文武人馬,其制擬中央官制,門下坊擬門下省,統領司經、宮門、內直、典膳、藥藏、齋帥等六局。典書坊擬內史省,下文的“太子通事舍人”即任職典書坊。家令寺、率更令寺、僕寺,制擬中央諸寺諸監。歐陽詢便曾任太子率更令,故世稱歐陽率更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館:形聲字,從食官聲,本義為招待食宿的客舍。異體字“舘”以“舍”為形旁,強調其屋舍的屬性。今簡化字依偏旁類推為“馆”。

11、“宮廢”,指東宮太子李承乾被廢一事。蔣王,唐太宗子李惲封蔣王。文學,官名,漢代於州郡及國王設置文學,或稱文學掾、文學史,為後世教官所由來。隋唐時,太子及諸王下亦置文學。
繁簡字解:
  • 廢:形聲字,从广(yǎn)發聲,本義為房屋傾倒。今類推簡化為“废”。
  • 補:形聲字,從从衣甫聲。今簡化字“补”以“卜”為聲旁,為新造形聲字。

12、唐武德四年(西元621年),時為天策上將軍的李世民設立文學館,作為其智囊機構,聚集了房玄齡、杜如晦、虞世南等政治人才,時稱“十八學士”,顏勤禮胞兄顏相時名列其中。文學館的建立,標誌著李唐從武功到文治的轉折。魏晉時盛行門閥制度,官僚階層被幾個望族壟斷(如王謝)。隋廢“九品中正制”開科考先河,唐承襲科考取仕制度,極大地激發了儒家讀書人“修齊治平”的政治熱情,故唐太宗才有那句著名的豪語“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”。李世民登基後,下令在弘文殿聚書20萬卷,改修文館為弘文館,又集聚一批英才,“聽朝之際,引入殿內,講論文義……或至夜分而罷。”兩館相繼只有幾年,薈萃人才,開拓文化,功不可沒。

13、永徽,唐高宗年號,永徽元年為西元650年。制,帝王“命為制,令為詔”,帝王的命令統稱為制或詔。具官,官爵品級的省寫。唐宋後,官吏在公文函牘或其他應酬文字上,常把應寫明的官爵品級簡寫為“具官”,又稱“具位”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藝:本字為埶,後加艸為蓺,再加云為藝。本義為種植。簡化字“艺”為新造形聲字。
  • 獎:形聲字,從犬,將聲,本義為發聲驅使犬隻。後形旁犬訛變為大,簡化字再省寸,字形為“奖”。

14、陳王、曹王,李世民的皇子皇孫封王。王友,是輔佐、侍從之類的官職,與上文“文學”類似,合稱“友學”。可見王爺連朋友都不能自己隨意交,那也得封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遷:形聲字,從辵䙴聲,本義為移動,引申為官場升職。簡化字為“迁”,以千為簡化聲符,為新造形聲字。

15、無何:不久。

繁簡字解:
  • 無:《说文解字》以“无”為其古字。無為象形字,象人持器具舞蹈狀,即舞之本字。篆文以“舞”表舞蹈,以“無”表沒有之義。今簡化字“无”取其古字。

[今譯]

勤禮君小時候就明朗聰穎。他見識氣度寬宏深遠,擅長篆書,尤其精通訓詁學,秘閣和司經局的史書,很多都經過他修正、定稿。義寧元年十一月,他跟隨太宗平定京城,被授予朝散大夫和正議大夫的勳官,擔任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。武德年間授予右領左右府鎧曹參軍一職,武德九年十一月授予輕車都尉,並兼職于秘書省。貞觀三年六月兼任雍州的參軍職務,六年七月授予著作左郎,其年六月授予詹事主簿,轉任太子內直監,加任崇賢館學士。東宮太子被廢後,勤禮君出宮,補任蔣王文學一職,後任弘文館學士。永徽元年三月皇帝下詔令說,官員勤禮君“學藝優敏,宜加獎擢”,於是官拜陳王部屬學士,一如從前。後又調任曹王友。不久,又授予秘書省著作郎之職。

没有评论: